四川拆迁政策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政策 > 四川拆迁政策 > 攀枝花城市拆迁政策:攀枝花东区拆迁案例与当前行情下的深度剖析...

四川拆迁政策

攀枝花城市拆迁政策:攀枝花东区拆迁案例与当前行情下的深度剖析

文章来源: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25-03-03

攀枝花城市拆迁政策:攀枝花东区拆迁案例与当前行情下的深度剖析
 
在城市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拆迁与土地征收是推动城市更新、拓展发展空间的关键环节。2025年,住建部城中村扩围政策的出台,为拆迁工作带来了新的导向与格局。在此大背景下,攀枝花市东区的拆迁进程也在有序推进,其中2024年第8批次建设用地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备受瞩目。这一方案不仅涉及东区银江镇阿署达社区特定区域的土地征收,更与当下全国拆迁行情紧密相连,从补偿标准到安置方式,从政策导向到程序合法性,都值得深入剖析与探讨。
 
一、征地背景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发布的2024年第8批次建设用地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拟征收东区银江镇阿署达社区村民委员会第1、2村民小组集体土地0.4522公顷,且均为农用地(含少量耕地),用于成片开发建设。
 
二、当前拆迁行情趋势
 
(一)政策导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2025年住建部明确城中村扩围政策,虽告别大拆大建,但仍有20%的老房子会列入拆迁计划,重点针对2000年前建成的老小区。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地拆迁政策更加注重精细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被拆迁人权益的保障。就攀枝花而言,其拆迁工作同样遵循这一政策导向,在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力求保障居民合法权益。
 
(二)补偿方式变化
 
当前主流补偿方式包括货币化补偿、房票安置、原拆原建安置、安置房补偿等。货币化补偿一般参考周边房价上浮10%-20%给予补偿;房票安置则是按市价评估后发放房票,可在指定区域购房。在攀枝花东区的此次案例中,采取货币安置和社会保障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这符合当下多元化安置的趋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短期资金需求和长期生活保障。
 
(三)拆迁范围确定
 
结合各地政策,房龄超40年无法修复的老房子、D级危房、影响城市形象的城市中心老房子、阻碍城市规划的老房子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违规建筑等五类房子通常会被列入拆迁范围。攀枝花东区此次征收土地用于成片开发建设,符合城市规划发展需求,在确定拆迁范围时,也是基于城市整体发展布局考量。
 
三、攀枝花东区分析
 
(一)补偿标准合理性
 
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按省级和市级政府相关批复标准执行,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也依据省级批复标准。这一做法遵循了四川省统一的拆迁政策要求,保证了补偿标准的规范性和公正性。然而,在实际执行中,需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对补偿标准的影响。例如,若攀枝花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现行补偿标准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以确保被征地农民能获得合理补偿。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地上附着物或青苗,应按照当地政府规定,参照相近情况补偿或按市场价格给予合理补偿,以保障农民的利益。
 
(二)安置方式适应性
 
货币安置和社会保障安置相结合的方式,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生活保障。货币安置能让农民在短期内获得资金用于自主安排生活或购房等,但也面临房价波动风险。社会保障安置则从长远角度,为农民的养老等生活保障提供了支撑。不过,在实施过程中,需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落实,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的办理和权益保障。同时,可考虑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失去土地后的生活,融入城市发展。
 
(三)程序合法性
 
方案明确了意见反馈、听证申请和补偿登记的流程与时间限制,保障了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等的参与权和知情权。被征地农民若对方案有意见,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东区人民政府提出;认为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能向相关分局申请听证;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也需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补偿登记。这一系列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应加强政策宣传,确保农民充分了解这些程序和自身权益,积极参与到拆迁过程中,保障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总结与建议
 
在当前拆迁行情下,攀枝花东区的拆迁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为更好地推进拆迁工作,保障各方权益,提出以下建议:
 
动态调整补偿标准: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物价水平变化,定期对补偿标准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补偿金额能够真实反映土地和房屋的价值,保障被拆迁人利益。
 
完善安置服务:除了提供货币和社会保障安置,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指导和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强化沟通与监督:政府部门应加强与被拆迁人的沟通交流,及时解答疑问,收集意见和建议。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确保拆迁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拆迁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被拆迁人权益维护:被拆迁人自身要积极关注拆迁政策和相关信息,了解自身权益。在拆迁过程中,若遇到问题或对补偿安置不满意,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点击拨打010-6379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