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棚户改造拆迁补偿标准不符怎么办?领取拆迁补偿被判寻衅滋事维权胜诉案
在棚户改造过程中,拆迁补偿标准纠纷时有发生,往往给被拆迁户带来极大困扰。此类纠纷的产生,一方面源于补偿标准的制定缺乏清晰透明的机制,拆迁方与被拆迁户对于房屋价值、安置补偿方式等存在认知差异;另一方面,补偿协议的签订与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不规范操作,导致被拆迁户应得利益受损。就像这起案件中的老夫妻,补偿款未写入协议,为后续纠纷埋下隐患。
当遭遇此类纠纷,当事人常陷入迷茫与无助。需要明确的是,拆迁案件多属行政类案件,与政府行政行为紧密相关。不建议寻找当地律师维权,主要原因是当地律师可能受限于当地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和行政环境,在处理案件时,可能会因顾虑与当地政府部门或相关利益方的关系,而无法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为当事人全力争取合法权益。在调查取证、与拆迁方沟通协商以及法庭辩护等关键环节,可能会有所保留,难以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以案说法】领取拆迁补偿被判寻衅滋事维权胜诉案
2018年,山东这对老夫妻迎来自家五百余平别墅的拆迁。根据拆迁安排,他们应获四百余平安置房、车库、地下室以及690万补偿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笔补偿金并未写进补偿协议。2021年,开发商竟以老夫妻敲诈勒索获得巨额财产为由,将他们告上法院。一审法院在未充分查清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做出全额退赔补偿款的判决,并认定老夫妻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一审败诉后,老夫妻听闻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在征地拆迁领域专业度高,为求翻盘,他们抓住审判程序的最后希望,委托京平律所代理二审。
京平律所的李敏杰律师和宋鹏律师临危受命。当时上诉期仅剩三日,周五老夫妻找到李敏杰律师咨询,周六便签署委托代理协议。即便李律师重感冒,周日仍立即动身前往当地。在疫情出行限制及各地防控政策层层加码的情况下,他克服会见难的重重压力,穿着防护服,周一就完成首次会见。宋鹏律师的二次会见同样历经波折,为完成会见,他需提前去当地隔离,回京也需隔离,历时半个月。两位律师争分夺秒,高效展开会见、阅卷、调查工作,为当事人全力维权。
在二审阶段,刑事案件若无新事实认定和新证据,法院通常不开庭审理。但两位律师凭借专业知识与丰富实战经验,找准案件突破口,书写大量辩护意见,多次邮寄开庭审理申请书、调取证据申请书给二审法院。因案件重大且疫情严峻,开庭困难,律师便通过电话多次与二审法官沟通案情,做无罪辩护。
【开庭结果】撤销一审裁判结果
最终,二审虽未开庭,但法官支持了京平律师上诉状中的相关观点及辩护意见,认为一审部分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撤销一审裁判结果,发回重审,这一结果大快人心。
【选择律师】案件走向恐不容乐观
倘若此案寻找当地律师,案件走向恐不容乐观。当地律师可能因忌惮当地各方关系,在调查取证时难以深入挖掘有利证据,无法有力反驳开发商的不实指控。与法官沟通时,也可能因顾虑而无法充分阐述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在法庭辩护环节,或因种种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导致老夫妻难以获得公正的二审结果,极有可能维持一审原判,使老夫妻蒙冤受屈。
因此,建议遭遇拆迁行政类案件的当事人,务必寻找像北京京平律所这样专业的北京律师团队。北京律师视野开阔,接触案件类型丰富,经验更为深厚,且不受当地复杂关系束缚,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案件,毫无顾虑地为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为当事人在复杂的拆迁维权道路上点亮希望之光,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