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引发网友热切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寒潮的影响,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要降温了,甚至有夸张的小伙伴说这次不是寒潮,是自然灾害,此处不免有夸张的成分。受这次寒潮的影响,北京的气温将会降低到零下16度,于是各路小伙伴们的防寒装备纷纷齐上阵,甚至有的小伙伴说这天是绝对不出门的,出门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他们决定躲在家里,至少在北方家里是温暖的。但是谁能想到,在中国最寒冷的一个省份内,在这寒冷的寒冬腊月里面,在长春一位老人的家里也不再温暖。在东北零下30度的气温下,他就居住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屋里面——俗称窝棚。就是这样一个四处漏风的居住地,容纳了一家人的生活。这最悲情的坚守是怎么发生的呢?
万先生的居住环境
据网友爆料称:长春市宽城区的万先生家中房屋被拆,拆迁的废墟上,六旬老人祖孙三代住在大约12平米的冷棚中,现在长春市气温为—30℃。后记者联系到万先生得知,万先生的家于2014年11月,房屋被拆迁之后,他们家祖孙三代人便无处居住,现在居住的地方是由一个12平米的仓房整修的,家里没有水电,只能用一个手电筒挂在墙上充当电灯,用水也是要到离家十里的市场用自行车带回。就是这样的一个恶劣的居住环境,一家人也生活了一年有余的时间。现在根据记者的报道,街道办事处已了解情况,对老人进行相应的救助。
由于温度过低,窗户上已结冰
也许对于很多南方生活的人士没有办法体会,零下30度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在这样的温度下生活是一个怎么样的体验。也许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就是,一锅滚烫的粥放置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冻成一个硬实的冰块。在这样的气温下生活的万先生一家的室内温度是3度,对于东北地区取暖的房屋的最低温度是在16-20度之间,很多的地区定义为18度。笔者作为一名东北人,对于16度的房屋也是有过切身感受的,还是比较冷的,对于3度的房屋确实有些难以想象。这样的居住环境堪称恶劣至极。
另外从一个法律人、一名拆迁律师的职业角度出发,我们不禁想要问一问,为什么拆迁之后万先生一家会居无定所,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万先生一家无家可归呢?拆迁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难以明言的苦衷或是隐情吗?由于新闻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报道,我们也不好妄加揣测,在此我们只能说,拆迁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拆迁更应该是改善居住环境的一个善举,至少不能导致拆迁户的生活水准因为拆迁而下降。并且伴随着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其相继强调了对于私权的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因此对于合法的财产的征收与征用都是应该有合理的拆迁补偿的。
万先生居住的房屋的室内温度
在此我们更想要进一步的问一问的是,若没有相关的网友爆料,万先生一家将在如此低温的情况继续生活多久,多长时间之后会有相关部门来关照一下这样居住环境下的老人。我们不可否认舆情起到的社会监督作用是很巨大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监督如果仅仅体现在一个社会层面上的关注,相应的救济制度的缺失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对于这样的一个事件,每个人都有自己出发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因此在没有掌握更多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评论至此。但是旁观者永远无法了解亲历者的痛,京平拆迁律师只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可以减少相应的事件的发生。
最后借用杜甫的两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文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拓展阅读:   拆迁补偿标准   拆迁安置不合理怎么办?   拆迁法律知识   拆迁律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