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诉讼中的鉴定意见质证要点:决胜拆迁行政诉讼质证核心要点
在拆迁行政诉讼进程中,鉴定意见往往对案件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关乎拆迁补偿的合理性、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然而,并非所有的鉴定意见都无懈可击,对其展开全面且严谨的质证至关重要。从鉴定机构与人员资质,到鉴定程序、依据方法以及意见本身的关联可靠性,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影响鉴定意见效力的因素,以下将深入剖析这些关键的质证要点 。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资质
鉴定机构资质审查:务必核实鉴定机构针对拆迁类鉴定业务的许可情况,其应在核准登记的拆迁相关业务范畴内开展工作。例如,房屋价值评估需具备房地产评估资质,且资质等级要与拆迁项目规模匹配。一些小型鉴定机构若不具备高等级资质却承接大型拆迁评估,其鉴定意见的合法性存疑。
鉴定人员资质核查:鉴定人员需持有效的拆迁评估或相关专业鉴定资格证,且证件在有效期内。同时,要留意其是否与鉴定机构存在合法劳务关系,有无违规跨机构兼职行为。实践中,部分无资质或挂靠人员参与鉴定,会严重影响鉴定意见的权威性。
鉴定程序合法性
委托程序审视:查看拆迁项目中的鉴定委托是否合规。委托方通常应为有法定职权的行政机关,且委托书中委托事项需清晰明确,与实际鉴定内容精准对应。例如,行政机关委托鉴定房屋面积,委托书应详细说明需鉴定房屋的具体位置、范围等信息,避免模糊不清。
鉴定过程规范检查:整个鉴定流程需严格遵循拆迁鉴定相关规范与标准。以房屋面积测量为例,从现场勘测、数据采集到计算方法,都要符合行业规范。若测量过程中未按规定测量公摊面积,鉴定结果必然不准确。
鉴定意见出具程序审查:鉴定意见必须有鉴定人员签名、盖章,鉴定机构加盖公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都不符合法定程序,可对其效力提出质疑。
鉴定依据和方法科学性
原理与方法合理性判断:鉴定采用的原理、方法需契合拆迁鉴定专业领域的公认标准。如房屋价值评估常用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若鉴定机构采用未经认可的自创方法,其结果的科学性无法保证。
标准适用准确性核查:明确鉴定所依据的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地方标准,且标准版本要正确无误。拆迁房屋价值评估,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标准,若鉴定机构适用错误,鉴定意见自然无效。
仪器设备适用性审查:鉴定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如测量房屋面积的全站仪、评估房屋价值的专业软件等,需定期校准、维护,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若仪器设备陈旧、未校准,测量或评估结果会有偏差。
鉴定意见关联性和可靠性
关联性确认:鉴定意见应与拆迁案件核心争议紧密相关。比如在拆迁补偿纠纷中,房屋价值鉴定意见要能精准反映被拆迁房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真实价值,与拆迁补偿金额计算直接关联。
可靠性评估:考虑鉴定材料是否全面、真实,如房屋产权证明、土地使用证等资料缺失或虚假,会影响鉴定结果。同时,鉴定时的客观条件,如恶劣天气影响房屋实地勘查,也可能降低鉴定意见的可靠性。要结合拆迁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综合评判鉴定意见可信度。
拓展阅读:   拆迁补偿标准   拆迁安置不合理怎么办?   拆迁法律知识   拆迁律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