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点评

您的位置: 首页 > 维权必读 > 律师点评 > 2024年农村拆迁补偿政策分析:合法房屋因征收被认定违章建筑案件...

律师点评

2024年农村拆迁补偿政策分析:合法房屋因征收被认定违章建筑案件

文章来源: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24-06-05

2024年农村拆迁补偿政策分析:合法房屋因征收被认定违章建筑案件。符先生一家在海南海口市某村有一栋三层房屋,所有权人为符先生的三个儿女,出资人为其二儿子,房屋位于城市规划区且有出租收益,一家人生活舒适。但因另一处房屋未签拆迁补偿协议,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认定该三层房屋为违章建筑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 3 日内拆除,试图逼迫符先生妥协。符先生委托三位律师维权,在一审中,被告称房屋所有权人为符先生主体认定错误,房屋建于 2009 年且无证属违建,还称程序合法;原告回击主体认定有误,房屋实际建于 2007 年初,无证是因当时情况特殊并非违建,且文书未送达给原告程序违法。一审判决后执法局上诉,在二审中,执法局称留置送达合法,律师回击称实际未送达给符先生,且执法局的送达方式不符合规定,程序违法。
 
一、在本案中,涉及到哪些拆迁政策或地方规定:
 
1、《城乡规划法》:关于建设工程是否需要办理规划许可证以及未办理的法律后果等规定,本案中提到房屋建设时城乡规划未实施,全村都没有规划许可证等情况与该法相关。
 
2、行政处罚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行政处罚的主体、程序等,如处罚决定主体应准确,送达程序应合法等,被告的辩解和原告的回击都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3、关于违章建筑的认定:明确了不能仅通过卫星影像简单认定房屋建造时间和性质,还需综合各种证据来准确判断,并且强调了不能将无证等同于违建,要考虑历史原因等。
 
二、在本案中,拆迁政策或地方规定对本案发展的作用:
 
1、引发冲突的导火索:拆迁范围内另一处房屋未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成为导火索,导致综合行政执法局对符先生家这栋三层房屋采取行动,试图以认定其为违章建筑来逼迫符先生妥协签订协议。
 
2、政策依据与解读争议:被告以卫星影像认定房屋建造时间,并依据相关政策认定为违建,而原告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指出建房时城乡规划未实施等原因导致无证,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违建,双方围绕拆迁政策中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展开激烈辩论。
 
3、程序合法性的关键:拆迁政策中对于行政处罚的程序有明确规定,如告知、送达等,而在本案中被告的送达程序被指存在问题,这也体现了拆迁政策在规范行政行为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对案件发展走向的关键影响。
 
三、在本案中,本案的结果对社会的影响是怎样的?
 
1、维护公平正义:强调了不能随意将无证房屋简单认定为违建,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法律对公平正义的维护,让人们对法律的公正性更有信心。
 
2、规范行政行为:对行政部门在认定违建和执法过程中的程序合法性、事实准确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行政部门更加规范、严谨地开展工作,避免滥用职权。
 
3、增强法律意识:提醒社会大众要注重保留相关证据来证明房屋的合法性,也让公众更加了解在面对不合理行政行为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从而整体提升社会的法律意识。
 
针对本案中涉及到的政策法规进行展望:
 
1、对于房屋合法性的认定将更加注重事实和历史背景。随着类似案例的增多,在认定违建时会更全面地考虑建设时间、当时的规划要求以及具体情况,避免简单地以无证一概而论认定为违建,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执法程序的规范化和严谨性将不断加强。案例中凸显了送达程序等方面的问题,未来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于程序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确保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申辩权等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3、对于历史遗留的无证房屋问题,有望出台更明确、细致的政策指导,以妥善解决这类普遍存在的情况,平衡城市发展与民众权益。
 
4、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行政机关在作出决策和执法时会更加谨慎,注重证据的收集和运用,提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将持续提高,这也会促使行政机关不断提升自身执法水平和质量,形成良性互动和监督机制。

拓展阅读:   拆迁补偿标准   拆迁安置不合理怎么办?   拆迁法律知识   拆迁律师说法

本网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拨打010-63797888